甘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米遭到病虫害农技中心教你如何科学防治 [复制链接]

1#
_

预计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其中,玉米“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4亿亩次

同比增加13.4%。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病虫有:

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二代三代粘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快来看看如何防治!

_

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蛀食性害虫。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期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

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选用含有噻呋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手段,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趋光性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统一拌种或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根据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六)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注意事项

1.杀虫灯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

2.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3.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防效。

4.施药宜在清晨或傍晚,用水量要足,施药部位要精准。

5.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end-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