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做你自己到更多可能,当代年轻人 [复制链接]

1#
彭洋简介 http://m.39.net/disease/a_9260243.html

一个宏大的命题:自由是什么?

你可能已经听过无数遍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宣言,“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只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也日常幻想过作为个人可以拥有的朴素自由,“等有钱就辞掉工作”“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受打扰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论你是否对自由有明确的定义,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自由不再是一个云端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从“今天早上打算吃包子还是花卷”,到“弥留之际是否能够选择安乐死”,它几乎无处不在。

一些对自由比较常见的误解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大家/别人都这样所以我也该有,都没有所以我也不必有”。前者类似于“我有权在社交网络骂任何人,你拉黑我是限制了我的言论自由权”。但其实借用微博博主

老刘在得克萨斯的话,“言论自由是一个人跟政府之间的事,而不是他跟另一个普通人之间的事”,它是由权力方保障的,而不是另一个平级个体。就好像你在自己家来去自如,却不能随便进别人的家门一样。后者则像是“饭局里别人都喝酒你不喝就不对”,但其实即使人人都干杯你也有权滴酒不沾。这两个例子虽然还不够恰当,但至少可以说明自由受法律道德社会秩序的种种限制,而且不能因为多数人同意就可以让少数人无条件服从。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曾经提出过「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和「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一对概念,用来衡量“是否有内在障碍”和“是否有外在人为障碍”的两个标准。我们之前提到过许多人不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有人是因为“不为啥,就是不想”,也有人是因为“虽然想但是怕网上的环境摩擦系数太高”,那么前者的自愿不表达就比较接近积极自由,而后者的被迫沉默则更像消极自由。

之所以要提到这个概念,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这两种状态其实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我想吃甜豆花”,既有可能是因为你喜欢甜的,同时也可能(或多或少)是因为你买不到咸的,或者人人都告诉你“甜的才是正宗”(当然了,这同样是一个简化后的例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自由是获取全部信息之后的自愿选择”。这样说当然没错:如果你只知道甜豆花却从没听说过有咸的,那你自愿选择甜口虽然也是自由,但打了点折扣。问题是你知道的顶多也就是家门口和公司附近那几家早餐店的口味,不太可能跑遍全国一家家吃过去,所以你的选择很可能只是局部最优解,更遑论其他更复杂的事。从这个角度说,自由同时还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堪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且即使你知道啥叫“更好”,也无法代替他人做出越俎代庖的选择,因为这是ta的自由。

至于“自由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幸福”,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姑且理解成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来源;而“自由的边界有没有最佳落脚点”,你可以移步看看「什么是体面」。

有了这些框架,就可以开始讲所谓的“小型人生自由”了。大致上它是一种“能在某个当代生活场景”实现的tiny级别的自由,同时它还基本能满足:

不论现状如何,理论上「应该」享有,比如刚才说的“劝酒不喝”;有选择余地,而且知道它们都是啥,比如“毕业考研or留家里当公务员or去大城市打拼”;「清楚自己有的选」下的自发自愿,比如性行为中的“yesmeansyes”原则;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且保持基本的体面,比如“辩论时啥都可以说但别骂人”;以及,它可能还同时包含「从外界获得/免于……的自由」以及「给自己……的自由」的双重含义,比如“跟别人(比如异性)自由结识同时免于被性骚扰的恐惧”。

在此基础上,“跟别人在微博上爆粗”虽然自由却不太体面,可以排除;“恋爱自由”略宽泛,需要拆分成多个细节;“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也没问题,但必须加上前提“你不工作也能过活”,或者“你上班的公司同意这样”。

财务自由

一方面,任何世俗意义上的自由都很难脱离金钱独立存在,另一方面,钱又被异化成了一种“用你能买得起什么来衡量你配享有多大自由”的工具。在这个连花钱都要提倡“做自己”的今天,年轻人想要的财务自由与其说是“有钱”,倒不如说是「不因为没钱就失去尊严,同时获得跟努力基本匹配的可保障的收入」,进而在下面这些细枝末节处给自己以满足:

1.便利店:走进全家/,可以闭着眼睛随便拿零食去结帐。

2.超市:可以跟爸妈(或者自己)说,以后去超市买东西,货架上随便拿一个不用比价,我买单。

3.菜市场:不管是羽衣甘蓝、秋葵,还是香菜,哪天想吃了就能买一把回来。

4.水果店:车厘子、牛油果、火龙果,爱吃多少就买多少。

5.视频网站:会员包年,不用忍无处不在的90秒广告。

6.买书app:想看的书第一时间去下单,而不是习惯性找电子版或者等大促。

7.外卖app:可以不考虑起送金额和配送费选吃的,满减红包,想不起来就不用。

8.专车app:“是否接受溢价?”“是。”“拼车吗?”“不用。”

9.电影票app:随便点开最近的一家就下单,不用专挑2D屏幕。

10.AppStore:付费榜想下就下,无需限免,也不用花一个小时找破解版。

11.购物app:不管使用九块九拼单还是奢侈品海淘,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12.免税店:旅一次游、逛一次免税不至于倾家荡产。

13.京沪租房:虽然买不起房,但至少能找个条件好一点的小区。

信息戒断自由

CNN在年的一篇报道里曾经引用过一项调查数据:一个人每天消耗的信息量高达74G,相当于九张DVD。一种说法认为,当代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几乎抵得上千年前的古人一生的量。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我们看新闻、聊天、谈工作、刷社交媒体、追剧、听歌、逛某宝、读文章、点广告……在这样高密度的信息轰炸之下,谁都想停下来喘口气,获得「信息戒断」的片刻安宁:

14.不用看朋友圈和周围人的动态,并且也不用担心在聚会的时候发现“我咋又catch不上大家的近况”;

15.不被每个平台内容都一样的热点新闻刷屏,任何时候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16.社交媒体、弹幕app里能屏蔽热门网络词语,不被满屏/一模一样语气像机器人的流行语吓到;

17.摆脱弹窗、不请自动的视频广告以及“看剧到一半突然进广告”,保护刚酝酿好的心情;

18.关掉热情过头并且事后诸葛亮的“猜你喜欢”,只看自己主动选择的内容;

19.拥有一个没有加任何同事、同学甚至是伴侣为好友的社交账号;

20.社交网络时间线里没有跳出过多的广告、根本没follow过的营销号、“你的朋友都在看”、“XX万网友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