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创意来得更猛烈些
创意的工业产品,要想真正尽快走进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年轻一代人的引领
工业4.0的节奏是越来越快,锣鼓声后的落实和执行已热火朝天拉开大幕。这将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都在赶赴工业4.0的盛宴。这场盛宴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创新意识大爆发。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创意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业创意展在各地陆续举办,形式各异,侧重不同。就工业产品的创意而言,我们不得不佩服德国。相信看过德国人厨房后,我们会自愧不如。比如,对于一个切水果的刀具,德国人可能会设计出十几把甚至几十把刀具,切片的、切圆圈的、切圆柱的、切丝的、切丁的、切方形的等等。德国人似乎对于每一件事情都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厨房里满是工具,好像一个五金商店。要做成一样糕点或水果拼盘之类的食品,几乎每样都有一一对应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的厨房没有这些分门别类的工具呢?笔者有个客户是做厨房刀具类产品的,这些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拿最简单的“鸡蛋搅拌器”来说。我们习惯拿一双筷子,不停地在碗里搅拌蛋清和蛋*。可在德国人或者欧洲人的厨房,是用鸡蛋搅拌器来完成的。鸡蛋打破,磕到碗里,将搅拌器朝碗里一放,设定好按照标准的时间,到时搅拌器会自动停止。我们评判鸡蛋是否搅拌好的标准,是用筷子将搅拌后的鸡蛋汤挑起来看。用肉眼目测,凭个人感觉判断。德国人对于鸡蛋是否搅拌好的标准,是提前设定好搅拌器的转速和时间来决定。他们认为这样的检测方式无论谁做都是一样的,形成标准化了。除了他们具有标准化的意识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问题了。搅拌器需要额外花钱买,筷子是中国每家每户吃饭的必备餐具。顺手拿来用在搅拌鸡蛋的功能上是“理所当然”。至于搅拌的均匀质量问题,“将就”“差不多”能用就好。我们的习惯让脑海里有较强的“将就意识”。如果我们将这些“将就”转换成专业的器具设计上来,这种设计的潜力和爆发力真是“即将醒来的睡狮”。
我们去到国内的几大商超,了解这类创意味十足的产品销售情况。看到的是这些设计精巧、创意十足、有功能又具备装饰的产品,却被陈列在商场最不起眼、最低层货架上。问导购原由,回答是:很少人问,不习惯用。看来要想一下改变国人的使用习惯,真不是一朝一夕那么简单。要想改变国人的理念,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好在现在年轻人热衷这些创意玩意儿。在收银台前面,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买家简单询问,他们的回答却是,“觉得好玩,又不是太贵。作为装饰也可以,要是好用,当然会更好啦。”看来他们的出发点不一定是冲着功能而买,好在他们买了,买了就有可能使用,使用后有好感,就可能会被推广和扩散,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就有可能得到迅速的传播。
创意十足的智能穿戴设备,这两年被爆炒。就连做手机耳机的厂家,也声称自己是从事穿戴设备生产的厂家。除开传统的那些被硬生生划归为穿戴设备的产品外,新创意的穿戴设备的推广,还仅仅在小众范围,年轻、时尚圈人群内。真正具备购买力的应该是中青年一代,在这个群体里面,却鲜见使用穿戴设备。或者说对穿戴设备的依赖程度,还远远不够。但我们有信心相信,正如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戴设备产品的普及,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创意的工业产品,要想真正尽快走进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得需要年轻一代人耐心引领,给自己家里的中老年亲人朋友做“圈子式”推广。年轻人的使用和自娱自乐之外,还得“带着他们走”。让时代赋予我们的时尚创意生活,也让他们慢慢获得科技带来的享受,正是应了那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广告语。这背后包含的却是对中国创意产业实实在在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