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圆葱套种豆角、复种大白菜的种植方式,蔬菜可进行三大季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总产量及总产值,是蔬菜栽培中较好模式之一。
(一)种植方式
采用平畦种植,畦宽75厘米,畦内栽植5行圆葱,株距7.5厘米。畦埂上套播豆角,株距26厘米,也可栽植甘蓝、苤蓝、莴苣、矮生菜豆等。净地后平畦或起垄栽植大白菜,直简型及小型白菜品种行距55~6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大型品种行距65~80厘米,株距60~70厘米。
(二)品种
圆葱多采用黄皮或紫皮品种,如雄岳黄皮、淄博红皮等;豆角采用之豇28-2、张塘豆角等品种:大白菜以当地主裁品种为宜。
(三)整地施肥
圆葱多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育苗地要求疏松肥沃、无盐碱、保水力强,因此苗床地要进行深翻,施足底肥,除优质圈肥外,还要施部分磷肥,做成平畦,搂平踩实。定植地块应在头年冬耕晒垡,翌春及早浅耕,并施足基肥,一般应亩施基肥或堆肥~公斤,并适量增施磷、钾肥,要求肥熟肥细、浅施匀施。耙后按要求做唯,唯内整平。白菜育苗地应设在排水良好、春季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并提早多次翻土曝晒,以防发生病害。播前做成平畦,适当镇压。8月中、下旬豆角收获完毕,及时施肥整地,一般应亩施优质圈肥~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耕耙后以品种类型做畦,大中型品种畦宽多为2个行距、小型品种畦宽多为3个行距,如起垄栽培,多为单垄单行种植,垄距等于行距。
(四)育苗定植
圆葱一般在“白露”前后播种育苗,多用撒播;可先浇水,水渗后撒种,覆土1~1.5厘米;也可先撒种覆土后踩实,出苗期间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板结,以利幼苗出土。在出齐苗后浇一次水,以后在不干早的情况下要尽量少浇水,及时拔草,并适当间苗,单株面积以3~4厘米见方为宜,还应注意及时防治葱蛆和蓟马。总之冬前要加强管理,进入越冬期时幼苗以具有三四片叶、苗高18~20厘米、假茎粗不超过0.7厘米为宜。土壤封冻前浇好冻水,设立风障和覆盖草粪等,使其安全越冬。
翌春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及早栽植,栽植前严格选苗分级,淘汰过大苗、小苗、弱苗、病苗、分孽苗等,并按大中小分级裁植,以便管理。栽植时可用倍敌敌畏或敌百虫药液蘸根,以防葱蛆危害,栽植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埋住“茎盘”为宜。5月中、下旬畦埂点播豆角。
白菜于“立秋”前播种育苗,播前浇足底水,水渗后撒种,覆土0.6~1厘米。出苗期间如土壤板结或过干,可每天适量喷水,以利出苗。出齐苗后如天气干燥可浇小水,并适时间苗、拔草等,“处暑”前后定植。一般应带土坨移栽,伤根少、缓苗快,栽植深度以与原土坨齐平为宜。
(五)田间管理
圆葱定植后,气温较低,幼苗生长缓慢,应轻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勤中耕,提高地温,加速缓苗,促其生长。缓苗后,植株进入茎叶迅速生长期,应进行1次肥水管理,一般亩施腐熟的人粪尿公斤或尿素5~8公斤。以后控制浇水,加强中耕,进行蹲苗锻炼,15天左右鳞茎开始膨大,应结束蹲苗,加强肥水管理,以满足鳞茎膨大对肥水的需要。一般每隔5~7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松软;并追肥二三次,每亩每次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在收获前6~7天停止浇水,以提高葱头品质和耐贮性。当鳞茎已充分膨大,假茎颈部松软、大部分植株倒伏,下部叶片枯菱变黄时适期收刨。
豆角与圆葱共生阶段正值圆葱需肥水较多时期,播种后湿润的土壤有利于豆角出苗,幼苗期虽然豆角需肥水较少,但因种在埂上,圆葱的肥水管理对其影响不大,可适当加强中耕划锄。如圆葱对豆角遮压严重,可将圆葱向两侧踩压。豆角充分发育可维持到8月中、下旬,净地后及时整地栽植白菜。
白菜栽后缓苗期间浇二三次缓苗水,水量不要太大,促进缓苗。级苗后即可追施发棵肥,以促进莲座叶生长,-一般可用尿素10~15公斤,并浇1次透水,以后视墒情每5~6天浇1次。莲座期内保持见干见湿,但不要浇水过多,以免莲座叶徒长影响球叶发生。包心前几天进行大追肥,以促进叶球形成和生长。亩施粪干~公斤或豆饼75~公斤,也可用尿素20~25公斤与公斤腐熟细碎的既肥混合施用,施肥效持久,还应施入硫酸钾10公斤或草木灰公斤。
包心后15天可再结合浇水冲施粪稀~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左右,促使叶球充实。结球期内要大量浇水,5~7天浇大水1次,保持地面湿润,至收获前5~8天停止浇水,以防贪青,也可减少叶球内水分,提高耐贮性。白菜在收获前10~15天可用草绳或其他秧蔓将外叶束住捆好,以防止或减轻白菜后期受冻,便于收获和贮藏。“小雪”前后视天气情况及时收刨,收后可在地里堆垛几天,以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有利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