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瓜菜抗逆绿色简约栽培技术,即智能水肥一体化、逆境胁迫调控、设施土壤洗盐修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解决了设施瓜菜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乏、极端恶劣天气风险大、土壤连作障碍等难题。该项技术已在江苏沿海地区乃至全省范围推广应用,水肥一体智能节水控肥技术节肥减药20%以上,每亩节省人工成本~元,保障瓜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二、技术要点(一)核心技术
01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整地作畦,施足底肥,畦面沿种植行铺设滴灌带,滴灌带的孔向上,并覆盖白色地膜。滴灌带一端扎紧,另一端与主管道连接。针对设施土壤养分含量及蔬菜不同种类、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采用配方施肥、精量水肥等技术,利用智能节水节肥控制系统与装备精准精量补水补肥。
02逆境胁迫调控技术
(1)西瓜应对低温胁迫调控技术
冷害症状:设施大棚夜间温度在4~9℃,低温持续24小时以上,西瓜幼苗容易遭受冷害,主要表现为老叶出现脱水、萎蔫、外缘卷缩、黄化;植株生长缓慢无力;部分植株根系发黄,断裂。
调控措施:增加棚内温度的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生长、增强抗性,喷施爱多收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后,追施海中宝或悠仙美地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膜下滴灌每亩冲施尿素5kg,叶面喷施钙镁肥。
(2)西瓜应对涝害胁迫调控技术
涝害症状:部分老叶出现脱水、萎蔫,外缘卷缩,新叶呈黄绿色;植株生长缓慢无力;部分植株根系黄褐色,断裂、腐烂。
调控措施:尽快排干田间积水,天气突然转晴时覆盖遮阳网,喷施含有芸苔素内酯、萘乙酸钠等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恢复植株生长,如爱多收、萘乙酸钠、快生等,膜下滴灌每亩冲施尿素5kg,叶面喷施钙镁肥。
(3)西瓜应对药害胁迫调控技术
药害症状:心叶发黄,少数老叶失绿,外缘焦枯、向外卷缩,幼嫩部位组织增生,幼芽密集。
调控措施:药害发生后及时喷施含芸苔素内酯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恢复植株生长,如碧护、快克等,后期喷施钙镁肥、硼钾肥等提高西瓜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经济损失。
(4)绿叶类菜夏季抗逆安全高质生产技术
品种选择:选择夏季长势强、耐高温、产量高、品质优的绿叶菜。
设施建设:覆盖流滴消雾薄膜、遮阳网及防虫网,铺设滴灌。遮阳网选用遮光率为50%的黑色或银灰色覆盖于钢架大棚上,也可选择4~5个钢架大棚四周打桩拉平覆盖遮阳网。连栋大棚可选择配套外遮阳和内遮阳,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天气情况变化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确定盖网和揭网的时间。防虫网覆盖方式主要有:浮面覆盖,直接覆盖在蔬菜上,遮挡强光,降温保湿,防雨冲刷;大棚覆盖,用于小白菜、甘蓝等叶菜类蔬菜简易防虫栽培;通风口、出入口覆盖,用于各类设施辅助防虫。叶菜类蔬菜一般选择24目或30目防虫网覆盖,并定期清理、修补或更换。
田间管理:出苗后早晚可采用微喷灌、滴灌喷水,每次灌溉到畦面2cm的土壤湿润即可。出苗10天左右及时清除杂草,并适时分次间苗,一般在幼苗2~3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和4~5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去除病、弱苗。
03设施土壤洗盐修复技术
高温季节采用灌排水洗盐,深耕土壤30cm,棚四周筑好小坝,用水泵大水漫灌,每次连续灌水保持20cm水层浸泡48h再排水,晾田48h后再进行下一次灌水,连续排灌4次,达到洗盐效果。田块晾干后,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修复土壤,基肥施入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淹水前淹水处理淹水前种植西瓜淹水后种植西瓜04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是水旱轮作。突出应用菜—稻、瓜—稻、瓜菜—水生蔬菜等高效种植模式,既可以解决连作障碍问题,又保证了粮食安全,效果显著。二是悬挂“两板一灯”。生长期在大棚内悬挂“两板一灯”,覆盖防虫网等,防治蚜虫、烟粉虱、蓟马等。三是科学用药。在病虫害发生早期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连续用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水旱轮作两板一灯(二)配套技术
01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
选用日光温室、连栋大棚、塑料大棚等设施,配有温度控制系统的最佳,棚内作畦,畦面宽1.5米,长度根据棚长而定,畦面铺设加热线,覆盖地膜,并加盖小拱棚。床架育苗一般床架高1米左右,宽度以摆放3~5排标准育苗盘为宜。选择适宜规格的穴盘,瓜类一般选择50~72孔穴盘、茄果类选择72~孔穴盘,西瓜嫁接育苗砧木宜选用50孔、72孔穴盘,接穗育苗选用孔或平板穴盘。基质应选择pH偏酸性或专用育苗基质,普通商品基质每立方米宜加入5g绿亨2号消毒,预防苗期病害。育苗开始前需进行全面消毒,育苗场地、大棚、棚膜(保温被)、泡沫塑料及器具等可用高锰酸钾+甲醛消毒法或硫磺熏蒸法消毒,基质消毒可结合预湿同时进行,专业育苗场地须在夏季休闲期密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
02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覆盖地膜厚度0.01mm以上,推荐大棚瓜菜种植户将上年覆盖的棚膜(厚度≥0.02mm)作为地膜使用,比较容易清理,残留量极低。植物病害初期,剪除病叶病枝,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恶化,修剪的工具需消毒后再使用;病害过重,需整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植株残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利用高温堆沤等方法对残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残体中携带的大量病菌、害虫和虫卵。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切断下茬蔬菜病虫初始来源及主要传播途径。无害化处理模式:植株残体—破碎揉丝—好氧发酵—机械翻倒—生物除臭—腐熟彻底—还田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3宜机化大棚搭建
定植前10~30天搭建双大棚,覆盖棚膜提高地温,大棚宜南北走向,单体大棚跨度6~8米,棚长一般50~米,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而定,外棚高2.2~2.3米,大棚与大棚间距0.6~0.8米,便于运输。棚门宽度和高度符合机械作业要求。
三、适宜区域本技术在全省瓜菜产区均适宜使用。
四、注意事项1、应开展必要的适应性试验示范,确认效果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技术。
2、灌排水洗盐结合高温闷棚进行,应保持20cm水层浸泡以达到洗盐效果,洗盐后要通风晾干田块,尽量降低田间持水量。下茬作物种植前施入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增加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3、根据逆境胁迫的种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五、技术依托单位1.盐城市蔬菜技术指导站
联系人:王军
2.东台市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
联系人:张小春
3.盐城市大丰区蔬菜作物技术指导站
联系人:梁文斌
4.响水县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站
联系人:徐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