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湖北嘉鱼掌握种子芯片叫响甘蓝之乡
TUhjnbcbe - 2025/8/3 19:1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本报记者魏昊星龙钰皮博走进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金润农业种植基地,各类越冬蔬菜长势喜人。其中,名为“思特丹”(中甘)的甘蓝品种是该试验基地王牌中的王牌。放眼望去,露天种植的甘蓝,色泽碧绿、叶球紧实、外形美观,像是镶嵌在田间的“绿宝石”,吸引了众多蔬菜批发商和电商前来采购。嘉鱼县是全国冬春冷凉蔬菜优势产区,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蔬菜作为嘉鱼县农业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总面积长期稳定在45万亩左右。年11月29日,嘉鱼县正式挂牌“中国甘蓝之乡”,这是嘉鱼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嘉鱼牢牢掌握蔬菜种子“芯片”,推动蔬菜种植的标注化、产业化、现代化,先后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被湖北省授予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思特丹’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大农贸市场追捧的香饽饽。”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理张建建告诉记者:“我们每年把全国各地多个十字花科的蔬菜品种进行集中试种。如果这些品种品质好、销路好又适合本地种植,我们就将它们推广给附近的农户种植,帮助他们增产增收。”曾几何时,市场上的甘蓝种子被进口品种“卡脖子”。10年前,市场上国产甘蓝种子很少,销量也不大,90%以上都是进口品种,进口种子往往采取“饥饿营销”,只按市场需求的70%投放,种子一到,销售部门口凌晨两三点就有人排队购买。张建建介绍,金润农业通过严格的种子试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生长、抗病、抗寒的优质蔬菜品种,不仅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更为发展蔬菜全产业链提供了“芯片”。他说:“种子资源非常重要,一个是产量,一个是质量,优质的品种带来的效益是其他品种代替不了的。”“思特丹”由“中国甘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还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张建建信心满满地说:“如今有了本土培育的优质种子,不再受制于人,农民随时都可以买到。”目前,“思特丹”种子销量占嘉鱼县越冬甘蓝种子市场份额的七成,并畅销湖北省内宜昌、襄阳、荆州、荆门、天门,省外上海、江苏等地,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甘蓝在嘉鱼的大面积种植,也成为了联农带农的致富产业。“我家种了8亩越冬甘蓝,每亩能有元的收入,春季还能种南瓜,一年下来,8亩地能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家住嘉鱼县潘家湾镇潘湾村的农户王新乔告诉记者。除了自己种甘蓝,王新乔还在金润农业的种植基地从事甘蓝、大白菜的采摘和蔬菜打包装车等工作。“工资到元一天不等,一年打工收入能有2万元左右,我和我老公都在基地上打工,加起来就是4万元,加上种菜的6万元收入,一年能有10万元进账。”王新乔对这个收入颇为满意。“按照‘万亩连片,千亩成块,一镇一色、一村一品’原则,嘉鱼县已经建成了四大蔬菜板块基地,即‘两瓜两菜’板块、设施精细菜板块、西甜瓜板块、水生蔬菜板块,为全县农民人均每年提供纯收入近元。”嘉鱼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喆介绍,年嘉鱼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4.79万亩,总产量.67万吨,产值43.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6%。截至年11月,全县秋冬蔬菜种植面积29.5万亩,其中甘蓝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张喆表示,嘉鱼不仅重视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提升,更把质量和品质作为蔬菜产业的生命线,把好把牢生产质量关,大力推广蔬菜减肥、减药等健康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推进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等工作,构建起肥沃、安全的蔬菜产地环境。截至目前,嘉鱼县推广安装杀虫灯、性诱捕器1.3万套以上,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8万亩以上,覆盖全县蔬菜面积达95%,每年完成各类蔬菜抽检多批次,合格率%。嘉鱼蔬菜的高品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嘉鱼县已与全国多个大中型超市、22个大型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蔬菜交易量超过万吨。“嘉鱼蔬菜”品牌已叫响全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嘉鱼掌握种子芯片叫响甘蓝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