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Brassicaoleracesvar.capitataL.)俗称包菜、莲花菜等。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由于其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及抗逆性强,耐贮运,营养丰富,是甘肃省种植的主要高原夏菜,深受广大菜农喜爱。
甘蓝枯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土传性病害,为了明确枯萎病的发生危害情况,探索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为科学合理防治提供科技保障,本期“甘农传媒”推出甘蓝枯萎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01甘蓝枯萎病症状甘蓝枯萎病属土传病害,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受害植株一般在定植后14~28d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通常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较重,下部老叶首先表现变*、萎蔫、掉叶的症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植株维管束组织变褐、阻塞,并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据报道,甘蓝枯萎病的病情发展与温度密切相关,在26~30℃的温热土壤中可造成感病品种的大面积迅速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其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并逐年积累。传统农业防治手段如种子处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等病害防控手段对该病害收效甚微,药剂防治成本高,且收效甚微。
02防治方法种植抗病优良品种
种植比较抗枯萎病又适宜当地的品种,如中甘、陇甘2号、金鼎绿、甘蓝CS、京甘等较抗枯萎病。
播前种子处理
实行无病土育苗,育苗前对甘蓝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培育无病害的健壮苗,预防病菌随种子传播,也可以在育苗前进行种子包衣,防止土壤中的病菌侵染种子或幼苗,影响甘蓝正常生长。
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比较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甘蓝种子细小,整地必须细致,同时施足基肥,浇透水,做到墒足、地壮、地平、土壤无病虫。移栽后适度蹲苗,随时浇水湿润,合理施肥,中耕除草,确保甘蓝根系正常发育。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化学防治
定植前,要定植的地块用有机肥~kg/hm2做底肥深翻,并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2.5kg/hm2撒施于土壤表面整平后定植,防治病菌侵染;发病后,用3%甲霜·恶霉灵水剂、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甘蓝移栽后及时灌根防治可有效控制甘蓝枯萎病。
(原载《农业科技与信息》年第4期)
?全省最具实力的三农资讯、学术研讨、理论研究、信息发布平台●记者驻村日记
秦岭深处有人家
●期刊之声
《甘肃农业》年第5期电子期刊全面上线
●甘味臻选
苦水玫瑰:8分钟霸屏央视《花季中国》,这很花之惠!
●农业经济
景泰县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甘肃农业
陇西*芪有哪些生产技术要求?
●兰州银行惠农支农系列微电影
黑美人:抱得美人归的土豆
●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迈步乡村振兴路
●农耕物语
那年,我考上了陇西师范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