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油菜,作为四川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
四川油菜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拓展油菜综合利用路径?“天府菜油”如何提档升级?
4月26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油菜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四川油菜未来大有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四川油菜育种基地。
“过去湖北的油菜总产量全国第一,现在四川是第一,而且发展的步子很快。四川油菜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名,是历史悠久的产区。
四川人非常喜欢吃菜油,用来炒菜、做火锅底料油等,用途很多,发展潜力很大,这是一个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4月24日,来成都参加(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来到省农科院农业创新示范园,参观了这里的四川油菜育种基地。
他开门见山地说:“四川油菜的科研力量很强,各市州农科所与省农科院的结合很紧密,这些都是四川油菜产业的优势。”
小小的一棵油菜,既能榨油,又能做饲料;既可以观花,又可以当蔬菜;既能做肥料,又是主要蜜源。省农科院近年来还开发出了彩色油菜,引进了板蓝根油菜等新品种。油菜用途日趋多样化,离不开广大油菜科技工作者从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推广、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的智力支持。
年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年育成我国第一个油菜低芥酸三系杂种华杂2号并大面积推广……傅廷栋院士在油菜多功能利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他还开展了西北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育成我国第一个适用于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专用双低杂交种“饲油1号”,通过复种饲料油菜,70多天时间亩产青饲料达3—4吨。
饲料油菜在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以及丘陵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少当地的农牧民,通过养牛养羊摆脱生活贫困、增收致富,而饲料油菜可用作当地牦牛、山羊的青贮饲料,切实解决冬季饲料短缺的难题。”傅廷栋说。
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四川高原油菜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已日趋成熟。目前,甘孜、阿坝推广高原油菜已经达到15万亩,省农科院承担了90%的种子供应和技术服务。在高原地区推广生产高端绿色菜籽油,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已提高一倍以上。在饲料油菜方面,省农科院正在推广将饲料油菜与黑麦草按照1:1的比例混合进行青贮。
四川如何进一步拓宽油菜综合利用路径?傅廷栋表示,四川油菜未来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种植面积还有增长空间,另一方面,要重视油菜多功能利用。新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村旅游的需要,观赏油菜很有前景。在高海拔地区则可大力发展饲料油菜,应该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益。
打造“四川现象”的升级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参观四川省农科院农业创新示范园。
“四川油菜发展到现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称之为油菜产业发展的‘西南模式’或‘四川现象’。”4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在参观四川省农科院农业创新示范园时,对四川的油菜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55岁的王汉中,是我国著名的“油菜院士”。他带领团队先后实现了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油菜品种多抗、高油和高产的三次跨越,为提高我国油菜抗性、含油量、产量和品质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团队在油菜多功能开发应用、助力脱贫攻坚及“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上成绩突出,为四川油菜产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入川,王院士特地前往省农科院农业创新示范园的四川油菜基地,现场指导并提出建议。
当前,在国际食用油价格大幅波动,甚至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油菜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都在不断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逆势上扬的态势?王汉中认为,这是因为四川走出了一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型、功能型、高端型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
“四川消费者喜欢浓香型菜籽油,尽管我们把它称为‘土油’,但事实上我们自己的压榨工艺生产的浓香型菜籽油,油溶性营养物质很丰富,是能满足我们广大消费者的营养需求的。”王汉中说,“菜籽油富含Ω—3,长期吃菜籽油的人,皮肤白、嫩、细,四川妹子皮肤好,除了气候因素以外,可能也与吃菜籽油有关系。”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所产菜籽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一半,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同时兼具旅游、生态等多重功能。我国油菜经过三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双低菜籽油已经成为最有益于人民健康的大宗食用油。
而市场上食用油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则表现在四川的“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上,既有营养型的产品,又有功能型产品,也有高端的产品,还有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平价菜籽油,在产品价格上也实现了差异化。正是有差异化的产品,不论国际食用油价格如何波动,四川菜籽油的价格基本上维持在10元/斤以上。
稳定的消费需求,拉动了生产和供应端的发展,顺应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王汉中建议,下一步,四川要把“四川现象”进行总结和提升,发扬好的经验,打造“四川现象”的升级版。
首先从品种上进行提升,探索以油菜为代表的双子叶作物在产量上的“绿色革命”,要以“双低”为目标,选育高油、多抗的油菜新品种。
其次,要在加工环节打造“天府菜油”升级版,目前的菜油土榨工艺,营养得到很好保存,还要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提升目前的压榨工艺,为四川消费者提供既有卖相,又有营养,没有风险因子的好菜油。
最后,要把“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要立足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更好、差异化的价值,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图片:刘佳 郑庆红
编辑:范莉
校对:米强
审核:周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