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看故事,知良食
此文为良食独家原创系列文章之一,观察食物体系,提升食物素养,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期待更多的优质文章出现。
本文作者:蔺桃,前媒体人,作家,现居韩国首尔,著有《三十岁,回乡去》等。年在台湾读研期间,开始观察和采访两岸可持续农业、农村和返乡人物,年迁居美国后,因缘际会开始在佛罗里达大学多族群生态原地种菜,同时观察和写作美国多个州的可持续食农体系知名机构,参与本地的食农教育和实践,推广“自然食育”家庭教育理念。
一条伊斯特河隔开了纽约市的两大中心区,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一群人在南岸布鲁克林一座12层的高楼上,开辟了一片屋顶农场。新鲜的番茄、芝麻菜、香草一箱箱被运下来,送往了对岸曼哈顿最好的餐厅和零售商店。他们甚至在这楼顶上养了鸡,筑了蜂房,许多骄傲的纽约客们也想象不到这有多“疯狂”。这座疯狂的空中农场叫做布鲁克林农场(BrooklynGrange)。除了这个占地约1.5亩的布鲁克林造船厂农场,他们在纽约市还有另外两个屋顶农场,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占地面积平方英尺(约3.2亩)的日落公园屋顶农场。从年着手建立屋顶农场,十年里,他们始终在刷新全球最大商业屋顶农场的记录,也证明了这条路在农业和财*上都能走得长远。纽约、屋顶、农场,俩俩组在一起都显得特立独行。当这三组词撞在一起,他们在纽约、全美都掀起了讨论热潮:原来城市还可以有这样的可能性;原来都市农耕能向天空要地;只要敢想敢做,原来人生还有这样多可能。年,兰登书屋出版了布鲁克林屋顶农场联合创始人安娜斯塔西娅·普拉基斯的书《建在屋顶的农场》。出版人在推荐语中,这样写道:“这个故事不只是关乎屋顶农耕,也是一个怎样运用手中的资源,把始于后院的想法变成与天同高(sky-high)的成功故事。”后院梦想家空中种植并不新鲜。远的不说巴比伦空中花园,全世界喜爱在阳台、屋顶种花种菜的人并不在少数。难的是建一个规模大、要盈利还要兼顾生态和社会价值的商业农场。时间线拉回到年。世界第一大都市纽约市,被年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击中,失业率大幅攀升,曾经到处是咖啡馆、艺术区的街头鲜少看到意气风发的纽约人。他们选出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相信贝拉克奥巴马呼吁的“改变”。选票背后,是美国人对华尔街那套金融操作普遍的不信任,“我们的安全感已经破灭”。故事的起点是布鲁克林罗贝塔披萨屋的后院。几个没什么预算的年轻人租了一个废弃的房子,开了一家社区披萨店。除了披萨,他们还在后院办了个电台,搞了个温室。有天,他们决定在后院货柜屋顶上建一个农场。前来采访的美食记者安娜斯塔西娅·普拉基斯,拉上种过一年菜的葛温·山兹加入了后院梦想家团队。安娜斯塔西娅同时在一家连锁餐厅做行*助理,性格严谨务实。葛温曾在环保NGO工作很久,只要确定想法,就想立马行动。她们俩通过新闻报道找到了已经成功运营了一家小规模屋顶农场(鹰街农场)的本·弗兰纳。农夫弗兰纳曾是一位工程学出身的商业顾问,最擅长的就是测算和分析。年秋天,互访了对方的屋顶农场后,他们发现彼此志同道合,而且性格非常互补,决定共同创业,创办城市屋顶农场。除了他们仨,还有罗贝塔的两位老板加入,*人出身、喜欢行动多过计划的帕拉奇尼和人脉广阔的赫伊。他们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喂饱纽约人,而是尝试在兼顾环境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前提下,建立一家可以盈利的城市农业企业。他们预想,在五年内建立七座大规模农场才能实现盈利。现实是,他们在头八年只审慎地建立了两家屋顶农场。在度过艰难的头两年后,他们从第三年开始盈利,每年都有稳步增长。现在,他们在人力成本高昂的纽约市雇佣了20位全职员工和60多位兼职员工。这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一部分成就,创造了更多的绿色职位。蜜蜂环绕、花香漫溢的城市屋顶农场
年8月,一辆巴士载着我们一群参访者,开进了布鲁克林区西北部的海*船坞公园。这座始建于年的海*船坞,一直活跃使用到了年代,后来为私人工厂所有。21世纪后,纽约市将其中的几栋建筑改建成了工业和商业园区。因为曾经的造船厂特性,所以楼栋面积大,承重墙,刚好适合用来做屋顶农场。
我们走进一栋典型的工业化建筑,大厅里就摆放着布鲁克林农场的农产品摊位,供周边的邻居们购买。年8月,我们前去探访时,布鲁克林农场已经在这座屋顶上存在了七八年,与邻居们的关系都非常友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安娜斯塔西娅在顶楼的楼梯口等着我们,见面后就提醒大家不要太大声,因为这栋楼是与邻居共享,不希望给他人带来麻烦。导览前也提醒我们要严格按照导览路线行走,不能踩坏秧苗,也不能去打扰正在工作的农夫。
站在顶楼,一眼望过去,看到的是纽约这座繁华都市的天空,这是在市区极难感受到的开阔,人的心情即便在炎炎夏季也舒畅开来。更何况,眼前扑入一大片的绿色,夏天最常见的各种品类番茄、茄子、西葫芦等瓜果攀缘在木架上,生菜、罗勒、各色甘蓝等绿叶菜蓬勃生长,还有醒目的向日葵、薰衣草等香草小花点缀其中。一派田园景象,还有几位戴着草帽的农夫在拔草、收获。
因为屋顶农场寸土寸金,需要有效利用,也需要随着季节不断更新作物的种类和面积。这里的走道,除了正中央的水泥道,其他田间小道都非常狭窄,我们参访时,尤其注意脚下不要踩到任何作物。
这座屋顶农场总计占地1.5亩,除了本来楼顶就有的一部分基建设施,布鲁克林农场还开辟了小块办公区,一部分搭上木地板,装修成了户外活动空间,以供举办各种派对、婚礼、宴会。实际上种植面积应该在一亩出头,所以走完全程大约花了半个小时。
我们回会客区的路上,刚好看到两位穿着白色养蜂衣和养蜂面罩的工作人员,正在切割蜂蜜。在屋顶农场养蜂,不仅可以帮助在高楼层的授粉,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品类,也是纽约市中小学生们农场教育最吸引人的项目之一。
怎样在空中种菜?回到会客区,大家有一大串的问题等着问安娜斯塔西娅。其实后来才发现,很多在布鲁克林屋顶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