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过大棚里瓜果蔬菜种子要依赖进口是什么概念?
你有没有想过农民买种子的钱都去了哪里?
真相的确比”芯片危机“更可悲,
我们种子按斤卖,他们按粒卖,
一粒卖15,你还不能不买。
作为农业大国,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
但要想扭转这样的处境实在困难。
01比芯片更着急
如果说芯片”卡脖子“是压在国人心头上的巨石,那么”种子危机“就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种业实现突围相比芯片更应该引起重视。这句话并不夸张,听我讲完你就明白了。
首先问一个问题,作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农业大国,你认为中国的种业发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呢?落后谈不上,但的确处处受制于人。在前两天召开的中国·长沙岳麓种业峰会上,我国科学技术工作协会会长陈至立说了一句话,国内农作物种子进口量要比出口量足足高出近3倍。这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比较,背后更多的是让人难以言表的沉重事实。
在我国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叫“国产种子论斤卖,进口种子按粒买”。一粒进口番茄种子就要15元,一公斤日本甘蓝种子要元,而一公斤荷兰甜辣椒种子却要18万元。你没有看错,一公斤种子的确卖到了万元的门槛。这也意味着农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兜兜转转都进了海外种子厂商的口袋。但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因为人家的种子就是好。
02来自海外的种子
比如商业化的大棚农业,甜菜95%靠进口,青花菜95%靠进口,萝卜、菠菜、洋葱90%的种子依赖进口。因为这些种子品种确实好,收益也更大。要想满足规模化的生产,最佳选择就是海外的种子。比如来自以色列的辣椒种子,国产种子可以收两茬,但他们的种子可以收三茬。辛辛苦苦种下的辣椒,谁不想多赚一倍的钱。中国的粮食的确很充足,小麦、水稻、大豆种子都实现了%的自给自足,玉米类的种子也达到了90%。但吃的蔬果蔬菜不是自己研发的食物,你会是什么感觉。换一句话说,中国是粮食大国,但不是粮食强国。
甜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忽视了对种业发展的重视,种子自研力度不够,在高端优质领域没有补齐短板。哪怕到现在,国内的种源产业依然是”小、散、弱“,面对每年向国外海量进口种子,处境实在太窘迫。但要想实现突围,真的困难重重。我国种业相比海外起步晚、发展也慢,要知道国外在优质种源研发上已经有了近百年的沉淀。但种源研发可不像芯片,虽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高精尖人才,但种子的研发周期可是很长的。而且全球种子专利权和基因育种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海外企业手里,中国种业自研赛道可谓十分狭窄。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内相关企业也知道了掌握种源的重要性,也已经把打造国家育种场提上了议程。比如位于海南的”育种天堂“南繁种子基地,每年有多名科研人员会来到这个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中科院也在南繁建立了培育机构。如果说中国人最不缺智慧,那么时间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种业会克服重重困难,吃上自己的粮食,成为真正的粮食强国。
你认为面对海外的种业封锁,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突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