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韭菜莴笋,和秋甘蓝,套种技术,你了解多
TUhjnbcbe - 2023/3/23 21:09:00
北京专业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韭菜露地栽培时,在*淮地区,休眠品种--般是每年10月中下旬、抗寒品种11月上中旬开始进人休眠期,直到翌年二月上中旬才能开始萌动生长。同时,韭菜又是喜湿耐阴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根据韭菜的这一特性,选择韭菜与莴笋、甘蓝间作套种,做到了韭菜与间作物的空间互补,一年二种三收,省工高效,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

1.品种选择

韭菜品种选择适合露地栽培、叶色较深、生长势强、辛辣味浓、高产优质的平丰1号、平韭2号、平韭4号、平丰6号等品种。莴笋可选用鲫瓜笋、一点红莴笋、柳叶笋、青莴笋、上海尖叶和大皱叶等品种。甘蓝可选种耐热抗病的中甘8号、夏光、京丰1号、晚丰甘蓝和秋丰甘蓝中晚熟品种。

2.韭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韭菜3月上旬苗床撒播育苗,每种植m2要选择育苗地30m2,苗床每平方米播种10g,播种前要用温水浸种催芽,待有50%的种子芽尖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期地温较低,可用地膜覆盖地表以增温保湿,韭菜苗出齐后即可揭去地膜。育苗前期要做到小水勤浇,保持地表湿润,并结合浇水追肥2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8kg。育苗后期要适当控水蹲苗,保持苗床间干间湿,以控苗促壮,促进根系发育。

到6月中下旬,韭菜苗发育到5-6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要选用前茬作物非葱、韭、蒜地作为定植地。定植前,要先施足底肥,一般情况下亩施熟腐优质有机肥00kg左右,氮、磷、钾复合肥50kg,深耕30cm,耙碎搂平,然后做畦。一般以南北畦向为宜,韭菜畦宽3.0~3.5m,8~10行一畦,两畦间隔畦埂宽度0.5m,冬、春季套种莴笋,秋季套种甘蓝。

韭菜起苗时,要将苗轻轻挖出,去除病残弱苗,宜随栽随起,保护好韭苗根叶,以利于成活缓苗。韭菜定植方式可以采用行栽,亦可以采用挖穴丛栽,一般行距30~35cm,穴栽时穴距15~20em,每丛15~20株。行栽时株距0.7cm,南北行向为宜,可以用锄开沟,一般沟深7~8cm,按穴距或株距摆苗后封土3~4cm,以不埋住心叶为宜。定植后,要先顺行向轻踩一遍,然后及时浇定根水。

浇第一遍水时,要小水轻浇,以防冲走幼苗,10天以后,再浇一遍缓苗水。6月下旬至8月上旬,韭菜进入高温歇伏期。这时,一般不需要追肥和浇水,但要注意降雨天气,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防涝,以防将苗淹死。进入8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的变凉,韭菜进入一年中的第二次营养生长高峰期。从8月上旬开始,每7~10天浇水1次,结合浇水每15~20天追肥1次,每次追施充分腐熟人粪尿0kg,或复合肥20kg加尿素10kg。

露地栽培时,9月上旬可收割第一茬鲜韭,韭菜收割后坚持“刀刀追肥”的原则,收割后2~3天追肥并浇水,及时补充养分,以提高下茬产量。9月底至10月初可以收割第二茬,平丰1号、平韭2号停止收割,进入养根壮秧阶段,平韭4号、平丰6号11月上旬可以收割第三茬,但这时先不收割,先插好小拱棚拱架,待气温降到5℃时加盖棚膜保温,并加强病虫害防治,推迟到12月中下旬收割。以后停止收割,每亩施腐熟有机肥00kg,并浇--遍封冻水,进入冬季养根阶段。

韭菜露地栽培时,在中原地区,种植一次可以收获3~4年,从第二年起,--般春季收割3~4茬(3月上中旬收割第一茬,4月上中旬收割第二茬,5月上旬收割第三茬,5月底收割第四茬)。夏季高温天气,韭菜进人高温歇伏期,韭菜生长慢,粗纤维多,品质差,所以,一般6月上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不收割。

立秋以后,随着气温的变凉,韭菜进入一年中的第二次营养生长高峰期,秋季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可以再收割2-3茬(8月上旬将越夏老韭菜从地表处平茬,这茬韭菜剥去外部老叶时亦可上市和食用,8月底可以收割第一茬,9月下旬收割第二茬,10月下旬可以收割第三茬)。

病虫害较少,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夏季要注意防止倒伏,及时去除下部老叶,促进通风透光,加强疫病防治,以防发病烂秧。疫病是韭菜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主要病害,发病前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预防,每10~15天用药1次。

发病初期可用9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64%的杀*矾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72.2%的普力克水剂倍液喷雾防治,7~10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淮地区,4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低温高湿是露地韭菜灰霉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连续阴雨和大雾天气极易发生韭菜灰霉病。棚室栽培,棚内湿度较大,也容易发生灰霉病危害。预防韭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0%的宝丽安倍液,或用50%的速克灵倍液喷洒叶面。

棚室延后栽培韭菜,扣棚前先用50%多菌灵倍液喷洒杀菌,扣棚后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烟剂熏棚,5~7天1次,连续用药2~3次即可防治。韭蛆是韭菜露地栽培时的主要害虫。预防韭蛆应以防治成虫效果最佳。

首先要做好虫情测报,*淮地区早春3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是韭菜成虫的盛发期,可用2.5%的溴氰菊酯倍液加40%的敌敌畏乳油倍液喷洒叶面,于成虫盛发初期防治,5~7天用药1次,每茬用药1~2次。幼虫发生初期,可用48%的乐斯本倍液,或用40%的辛硫磷乳油0倍液灌根即可防治,但必须在韭菜收割前15天停止用药,以保证食用安全。

3.莴笋的栽培技术

(I)育苗

*淮以南,莴笋能够露地越冬的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韭菜地间作套种莴笋,每个畦埂上只能种植一行,每亩地可以间套0株左右,育苗时需要种子5~7g,需要育苗苗床10~15m’。育苗时要采用营养土配方育苗,营养土可按腐熟有机肥和优质园土1:1的比例配制,然后过筛掺匀,填入苗床,搂平压实,先浇透底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均匀撒种,然后覆盖一层lem厚的过筛细土。

最后用地膜覆盖并将四周压严,以利保墒。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放在52℃的温水中浸种20分钟,同时要不停搅拌,待水温降到30℃以下时停止搅拌,继续浸种6小时,去除瘪籽,捞出种子,沥除种子表面水分后,用透气的干净湿棉布包住,置于17~25℃的条件下催芽,此时,*淮地区的室外自然温度即能达到这个温度,催芽2~3天待有30%~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间苗分苗

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及时将并生苗和过稠苗拔去一部分,为幼苗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即可进行分苗。稀播苗床只要适当间苗,确保幼苗足够的生长空间,不进行分苗亦可。分苗时可以分到08cm的营养钵中亦可分到10cmx10emx10cm的营养土块上,幼苗挖出时尽量带些土,分苗时先挖坑浇些水,将苗放人后用土将坑封平。

分苗后的前两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0~25℃,以利于生根缓苗,当新叶开始生长后,要及时降低温度。莴笋苗期温度不能过高,一般控制在15~20℃,当苗床温度过高时要进行通风降温,但通风降温时不能操之过急,切记不能出现冷风伤苗,夜间温度5~10℃为宜,当温度低于5℃时要适当保暖防寒。当幼苗达到6~7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前5~7天要加大通风降温,充分进行炼苗,以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

(3)整地:莴笋定植前应先施肥整地,可结合韭菜田间冬季施肥,亩施有机肥0kg,然后将要定植莴笋的地深翻30em,并整碎坷垃搂平地面,以待定植。

(4)移栽定植:

①选准定植时期。具体的定植时间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露地可以安全越冬的地区要尽可能在冬前定植,使根系发育良好,翌年返青后较快恢复生长,可早生长,早上市。但是如果育苗较晚,苗子较小.瘦弱、质量差,冬前定植时,定植后根系还没有发育缓苗土壤就开始冻结,会造成大量的死苗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在早春定植。另外,为了避免大批量同时上市,应适当调整开上市时间,亦可以分期分批定植。此外,在冬季不能安全越冬的地区,必须在春季定植,但是必须注意春季定植应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定植。

总之,要根据苗情、行情和地区天气气候情况适时进行定植。②掌握正确的定植技术。首先,定植应选择在晴暖的天气进行,天气好、地温气温较高,有利于定植后的根系生长和缓苗,最好是选择阴天尾晴天头进行。其次,起苗时要尽量带大土坨,保留完整根系,移栽时少伤根,缓苗快。③定植密度要合理。韭菜畦埂间作,每个畦埂定植一行,株距30~35cm。

④定植深度要适当。定植的深度应根据苗子大小和定植时期灵活确定,苗子大可适当深些,苗子小可适当浅些,冬栽时应比春栽时适当深些,但总的原则是以不埋住心叶为宜。定植时应适量浇水,有利于根系与土壤的密切接触,可以加速缓苗。但是,冬季气温较低,生长量小,水分消耗量亦小,因此,定植时应浇小水,如果浇水过大,低温高湿容易导致沤根死苗。

(5)肥水管理

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应根据不同的定植时期采取不同的肥水管理措施。冬前定植的应适量肥水,及时中耕促成发达的根系和健壮的叶簇,确保安全越冬。初冬定植的,这时气温、地温都较低,栽苗后不需要大量浇水,以免继续降低温度,反而延迟缓苗。

如果是趁墒定植,定植时土壤墒情很好,定植后可以不浇水,使苗子在土壤温度、湿度和透气性良好的条件下尽快缓苗和生长。定植缓苗后,可轻浇一次小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0kg,以促进叶数的增加和叶面积的扩大,然后及时中耕,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进莴笋形成发达的根系和短缩茎的加粗生长。

冬前浇水过大,容易导致苗的徒长,叶片细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减少,抗寒性降低,容易受冻,且来年春季返青后莴笋茎又细又长,将降低产品价值。早春返青后地上部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千万不要急于浇水,前期要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为主要管理目标,促使叶面积继续扩大,叶片变厚,叶色变深,促进叶片内光合有机物质的快速积累,这是莴笋茎加粗生长的关键。当植株的叶片得到充分生长、茎部开始迅速膨大时,应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30kg加硫酸钾15kg.以后7~10天浇水1次,15~20天追肥1次,连续浇水3~4次,追肥2次,采收前一周停止追肥浇水。春季定植的莴笋,应根据不同的天气气候情况采用不同的定植管理方法。

如果定植时天气晴暖,温度稳定升高,且土壤湿度较低,定植时可以采用挖坑栽苗浇水的定植方法,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反之,如果气温较低,定植时可以采用挖坑点水放苗封土的定植方法,待天气晴暖后再浇一遍小水,然后中耕松土,生长前期仍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为主,促根促壮,促进叶片数的增加和短缩茎的加粗生长,以防莴笋徒长猛窜,造成肉质茎细长而降低产品价值。后期加强肥水管理,确保莴笋快速膨大时的肥水所需,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6)采收

莴笋肉质茎长到一定大小后要及时采收上市。采收时可以先选择大株分期采收,采收以上午为宜,肉质茎鲜嫩耐储。

(7)病害防治

①霜霉病是莴笋的主要病害。幼苗和成株都会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植株下部的叶片首先受害,逐渐向上蔓延,土壤湿度过大和多雨多雾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病斑,气候潮湿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白色的霉层,后期病斑枯死变成*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下部大部分叶片枯死。

主要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如南京白皮香、南京青皮臭、成都尖叶子和陕西尖叶紫笋等品种;二是轮作倒茬;三是育苗时温水烫种,用50℃的温水烫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至降温到30℃以下时停止搅拌;

四是定植时加强幼苗筛选,淘汰病残弱苗;五是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和下部老叶,减少浇水次数,促进通风,降低湿度;六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8%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90%的乙磷铝倍液,或用64%的杀*矾倍液叶面喷雾,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即可防治。②灰霉病也是莴笋的主要病害之一,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受害。

灰霍病危害多从近地面的老叶叶尖开始发病,最初叶片尖端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逐渐向下蔓延,在早春连续阴雨和多雾的天气发病严重。随着病斑的扩大,叶片呈褐色,病叶基部呈红褐色并出现灰褐色或灰绿色的霉层,病株茎的基部受害后出现褐色软腐,导致上部的茎叶枯萎坏死。

主要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采用配方施肥,并适当多施磷、钾肥,控制氮肥,前期强化中耕,促根促壮,防止徒长,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三是低温天气不灌水,遇上阴雨、多雾天,可以喷洒50%的多菌灵倍液提前预防;

四是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源。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田间中心病株、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发病病源;五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0%的宝丽安2倍液,或用50%的速克灵0倍液,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叶面,7~10天1次,连续3-4次。

4.甘蓝栽培

(1)整地:4月底至5月初萬笋采收后应及时整地,整地前,亩施腐熟有机肥2kg、过磷酸钙30kg,耕翻30cm,耙碎搂平,做成宽50cm、高12cm的栽培畦。

(2)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育苗床土播前要经过翻耕晒垡、药剂消*。播种时适当稀播,每平方米播7g种子,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分苗1次。分苗后要注意防旱排涝,加强松土防板结,及时防治*条跳甲及其他病虫害。

(3)定植:4月底5月初定植,一般苗龄30~40天,7~8片叶时定植。在做成的栽培畦上按株距40em三角定苗,要注意选择大苗、健壮苗定植,以利成活。

(4)肥水管理:甘蓝幼苗期需要的氮肥比磷、钾肥多,应以追施氮肥为主;中后期叶球膨大进人养分储藏积累期,这时需要的磷、钾肥偏多,尤其是需要较多的钾肥,因此,要分期调整配方,看苗巧施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甘蓝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进行,亩施尿素6~7kg,其施肥方法是结合浇水随水冲施。第二次追肥在甘蓝莲座期进行,甘蓝定苗后,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0kg,氮、磷、钾复合肥10kg或顺水冲施腐熟稀人粪尿0kg。第二次追肥后15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尿素、硫酸钾和过磷酸钙各l0kg。追肥时,切记施肥量不能过大,离根部不能太近,每次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养分吸收。

(5)病虫害防治:甘蓝的主要虫害有菜螟、菜青虫和蚜虫。菜螟,又叫钻心虫,主要在幼苗期钻食心叶。预防菜螟应注意两点,一是幼苗期间及时剔除受害苗,并清除虫源;二是对1~2龄期幼虫采用20%甲氰菊酯乳油倍液或2.5%溴氰菊酯倍液喷洒心叶,连续2~3次。菜青虫主要咬食叶片,尤以幼叶为主,它食量较大,叶片受害后常表现出透明网状。

预防菜青虫的方法和药物同预防菜螟基本相似,可与防治菜螟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蚜虫是刺吸式害虫,在高温干旱天气发生严重,主要吸食植株汁液并造成叶片卷曲,影响甘蓝的正常生长发育。可用20%的蚜螨当天净倍液,或用40%的菊马乳油倍液,或用2.5%的溴氰菊酯2倍液叶面喷雾,不同药物单独交替使用,7~10天1次,连续3~4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韭菜莴笋,和秋甘蓝,套种技术,你了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