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夏
自年以来,许多商品都经历了价格上涨的趋势。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大宗商品,价格都有或多或少的调整。其中,汽油价格上涨最快。今年以来,油价共调整19次,其中上涨11次,下跌7次,搁浅1次。
根据10月19日更新的价格表来看,全国92号汽油已经进入“8元时代”。大部分城市95号汽油价格已突破8.5元。海南95号汽油价格最高,达到每升9.88元,98号汽油的价格也是“全国第一”,突破11元大关,每升11.2元。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了物价的变化,是否觉得今年的钱很不经花?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们9月份以CPI为代表的经济指数,其中CPI同比上涨2.8%,这个数字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果细看我们会发现,粮食上涨了3.6%,食用油上涨了8.3%,蔬菜上涨了12.1%,肉类上涨了16%,水果上涨了17.8%。在各类蔬菜中,卷心菜、牛心菜、芹菜、西葫芦、娃娃菜、西红柿、红泡椒价格涨幅明显。白萝卜、大白菜、甘蓝、西兰花、茄子价格小幅上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红泡椒价格持续上涨,市场批发价已破6元,为6.7-7.3元/斤。
分析认为,近年来蔬菜混合均价上涨缓慢,主要原因是在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北方部分产区的气温已降至冰点以下,使本就处于收尾阶段的这部分产区蔬菜陆续退出市场。另外,由于前期转换期间部分蔬菜产区重叠,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在这轮冷空气的帮助下,价格已从低位开始回升。
加上节后各大企业开工、学校食堂、假期后的人员返回,市场终端需求回升,带动场内蔬菜流通加速,也为本轮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后,部分地区存在疫情管控,对蔬菜的生产有一定影响。车辆通行也受到限制,到货量出现短时波动。
肉类方面,以猪肉为例。9月猪肉价格一度上涨至36.0%,主要是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以及看涨预期下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使得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10月18日消息,全国仔猪均价为44.96元/公斤,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3%。江苏、广西、甘肃、海南和山西等27个省份的仔猪价格上涨,青海持平。东北地区仔猪均价较高,为50.03元/公斤;西南较低,为35.68元/公斤。
全国生猪均价为26.12元/公斤,比上周上涨3.1%,同比上涨.3%。全国30个监测省份的生猪价格上涨。华东地区生猪均价较高,为26.91元/公斤;西北部较低,为24.49元/公斤。全国猪肉均价为38.70元/公斤,比上周上涨2.4%,同比上涨84.0%。全国监测的30个省份的猪肉价格全部上涨,华南地区猪肉均价较高,为40.43元/公斤;华北地区较低,为37.15元/公斤。
粮食方面,10月18日全国玉米均价为3.02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3%,同比上涨5.6%。东北三省主产区玉米均价为2.78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4%。主销区广东省玉米价格为3.16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3%。全国豆粕均价5.22元/公斤,比上周上涨1.8%,同比上涨33.8%。
可以发现,每次我们去超市购物,可能只买一些蔬菜或生活用品,根本也没买几样东西,但结账时元就没了。不仅是食品,日常常用的纸巾、洗衣粉等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几乎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无形中上涨。对此,人们抱怨“什么都再涨,工资怎么不涨”。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概念,就是PPI,9月份PPI同比上涨0.9%。PPI是指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即企业采购产品的成本。以工业为例。目前,工业原材料同比上涨5.8%,加工价格同比下降1.9%,这意味着企业利润在下降。
要知道,我们的消费是别人的收入,而我们的工资也来自别人的收入。除去成本后的企业利润就是我们工资的来源。在今年第三季度之前,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一直为负。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
这意味着企业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而老百姓却还是不愿意花钱。企业赚不到钱,就只能少进原料,降薪裁员了。这样就会造成居民消费能力更弱,社会陷入通缩的循环。只有企业有钱赚,才有能力扩大生产,刺激就业。只有企业有了利润,才能向下游传导,大家的工作和收入才会更加稳定,社会对未来才会更加有信心。那么,大家认为呢?